香港已经连下了几天的雨,是我来了之后最长的连续阴天。
疫情爆发之初为1月20多号,过年前后。我每天看朋友圈中狼烟四起,疫情愈演愈烈,略微有点慌张。27号把家人送走,28号香港大幅封关,29号我正式复工,不过是在自己家里远程办公。
1月底-2月底
所以从1月底到2月底,我除了买菜买饭,基本上没有出过门。说实话我没什么抗疫经验,口罩基本上靠室友接济和我反复使用(我知道不对)度过。米面油纸等生活必须品也一点没囤,最多就去屈臣氏买了瓶消毒搓手液……当时的超市货架,只有两样是空的:卫生纸和方便面。我到现在没搞懂抢卫生纸的逻辑……后来香港口罩告急,消毒水不足,也是洛阳纸贵。当然,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一系列有争议的事情,啊~自由~。


(其他货架都还是满满,我就没拍了)
我对媒体的态度一向是深疑不信,来了香港之后这百家争鸣的场面更是让我彻底放弃了对媒体、新闻的信任。所以我基本上是没有再看任何新闻了,因而对疫情的关注程度没那么高,每次都是有人转发确认人数或群聊里提起让人愤慨的事件,我才意识到更加严重了。
3月
2月底眼看这边的局势好像有所好转,我就回办公室工作了。之前每天中午会出去吃午饭,现在都是点外卖回来吃。进入大楼前会量体温,每天公司也会通报大楼里的安全状况,所以办公室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大家有的带口罩有的不带。每天临走可以去领一个k94口罩。
但当内地逐渐控制住的时候,海外开始了爆发,很多人这时候返港,紧接着中环变成了集中爆发地(大概因为外籍人士多),于是我们又被迫转为了在家办公。

3月28日,这边公布了更为严格的条例,违者可能罚款和监禁:
如某处所(餐饮处所)售卖或供应食物或饮品,售卖或供应食物或饮品,供在该处所内进食或饮用,则该处所内的顾客的数目,在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该处所通常座位数目的50%;
而任何餐饮处所内的桌子摆放布局,须确保该处所内任何2张供顾客使用或顾客正在使用的桌子之间,最少有1.5米距离或设有某种形式的隔板作出有效分隔。
在任何餐饮处所内,不得有多于4人同坐一桌;
任何人身处任何餐饮处所内,除于在该处所内饮食时外,须一直配戴口罩;
……(在此省略一些条款)
严苛的条例,导致很多餐厅的桌子直接自行贴上了封条(如下图),包括我最爱的麦当劳(就不上图了)。

整个疫情期间,我格局太小,每天最发愁的应该就是“这顿吃什么”。超市里腌好的猪扒牛扒快吃遍了,饺子也尝过了各种馅,自己学着做了不少黑暗料理,基本上能保持一周不重样的节奏,但仍然越来越有种吃腻的感觉。
除了吃,我也需要打发时间,把老电视剧翻出来看了看,看了几本书,大部分看几章就看不下去了。新技术学了不少,做了两个小网站,但做完又觉得索然无味,就懒得发布了。总之算输入远大于输出,躲避外界喧嚣的最好办法应该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书影音和代码世界里了吧。
尾
去年12月,香港迎来久违的平静,没想到紧接着就要抗疫,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不管在哪,疫情都是一场浩劫,我不期待在面对共同敌人时人类能放下固有成见,因为几乎不可能,我只希望能快速度过这个艰难时期。
鉴于有很多话不可言说,所以我这篇也是删了又删,觉得无聊,就随便看看一笑而过吧。